美国海军未来30年造舰计划预计花费高额资金,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战略需求
全球霸权维持
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家,其海军承担着在全球各大洋维持军事存在、投射力量的任务。为了确保能够在多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应对潜在对手,如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的快速发展、在欧洲应对俄罗斯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方向的影响力等,需要保持一支规模庞大、能力全面的舰队。
美国海军的作战理念强调前沿部署和快速响应。例如在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在波斯湾等海域部署舰艇,以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石油利益,并对伊朗等国形成军事威慑。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舰艇进行轮换部署,以避免舰艇和人员过度疲劳,确保随时能够投入作战或执行其他任务。
应对新兴威胁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威胁不断涌现。例如,在水下作战领域,其他国家静音技术先进的常规潜艇以及不断发展的核潜艇力量,对美国海军的水下优势构成挑战。为了保持水下作战的绝对优势,美国海军需要建造新型的攻击核潜艇,如“弗吉尼亚”级的后续改进型,这些新型潜艇在静音性能、武器装备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有大幅提升,必然导致高昂的造价。
在网络战和电子战方面,现代舰艇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网络攻击威胁。美国海军计划中的新型舰艇需要配备高度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网络防护系统等,这些系统的研发和集成到舰艇平台上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技术因素
高新技术集成
美国海军在舰艇建造上追求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例如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如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先进的舰炮系统(AGS)和高度自动化的作战管理系统等。
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能够为舰艇提供更高效的动力分配,提高舰艇的机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但该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涉及到复杂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成果,研发成本高昂。而AGS舰炮系统虽然具有射程远、精度高等优点,但由于其采用了全新的弹药和发射技术,导致整个系统造价极高,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诸如弹药成本过高等问题。
研发成本分摊
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往往涉及到一些全新的舰艇设计概念或者是对传统舰艇设计进行重大变革。例如,在新一代航母的设计建造中,如福特级航母,它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新型核反应堆等一系列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研发费用需要分摊到每一艘建造的舰艇上。
由于美国海军舰艇的建造数量相对有限(相比于一些大批量建造的民用船舶),无法像民用产品那样通过大规模量产来迅速降低成本。例如福特级航母的首舰造价高达130多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前期研发投入的分摊,后续舰艇的造价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非常昂贵。
经济因素
国内军工产业利益
美国的军工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造舰计划涉及众多的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量的就业岗位。例如,亨廷顿 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是美国主要的舰艇建造企业之一,负责建造美国海军的多型舰艇,包括航母、驱逐舰等。
政府为了维持国内军工产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就业,往往会在造舰计划的预算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甚至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妥协。同时,军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舰艇建造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成本超支的现象,这也导致了整个造舰计划费用的不断攀升。
通货膨胀与成本增长
在长期的造舰计划周期内,通货膨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都会不断上涨。例如,用于舰艇建造的特种钢材、电子设备中的稀有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在过去几十年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人工成本方面,美国国内的造船业工人工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而且由于造船行业的专业性,需要对工人进行大量的培训,这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舰艇建造所需的各种设备、零部件的供应商也会因为自身成本上升而提高产品价格,进一步推高了造舰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