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贸易与安全关系上的不当做法
以安全为名的贸易霸凌
美国长期以来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他国贸易进行无端干涉。例如,美国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美国政府通过限制华为获得美国技术、零部件以及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合作等手段,声称这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了遏制中国在5G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一种贸易霸凌行为。华为的5G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经过了国际众多检测机构的验证,美国的打压并无事实依据,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在高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
滥用出口管制措施
美国频繁地对其他国家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将许多正常的商业贸易项目纳入管制范围。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EAR)不断被扩大解释和滥用。比如,美国对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出口管制,不仅针对中国,也涉及到其盟友国家。这种做法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因为无法获得美国的关键零部件或者技术授权,导致生产受阻,成本上升,严重抑制了正常的国际贸易。
影响多边贸易体系
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内,也常常以“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为挡箭牌,逃避其在多边贸易规则下应承担的义务。美国这种破坏多边贸易体系规则的行为,削弱了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例如,美国在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时,就以“国家安全”为由,这一做法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也损害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美国应做到“不因安全抑制贸易”的必要性和要求
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美国能够做到不以安全为借口抑制贸易,将有助于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若美国能够遵循正常的贸易规则,而不是滥用安全概念进行贸易限制,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医疗物资等关键商品的全球流通,有利于全球共同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发展。
符合自身经济利益
美国许多企业依赖全球市场和供应链。过度以安全抑制贸易会损害美国自身企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农业、汽车制造等行业都与国际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挑起贸易争端时,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面临他国的报复性关税,汽车制造商也因为全球供应链的混乱而增加成本、减少产量。如果美国能够在贸易与安全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将有助于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促进美国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
重建国际信任与合作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近年来受到了严重损害。要想重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美国需要在贸易政策上做出改变。真正做到不以安全抑制贸易,能够让美国与其他国家重建信任,加强在贸易、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多领域的合作。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重新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
|